notice-210115信報專訪

“信報" 對師虛師傅的專訪: “太極入世界遺 – 武當傳人麥淑蓮: 好好把握今次機遇" 2021-02-05

本院 “武當太極氣功養生學院/師虛太極養生學院/陳家溝陳式太極養生學院" 院長師虛師傅很高興在2021年1月26日應信報(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)邀請作一專訪,當天訪問是關於太極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明遺產的意見,有關太極的發展及師虛師傅的太極經歷等內容。該報導在2021年2月5日在信報及其網站 https://www.hkej.com/ 見報,報導如下:

test XXX

2020年12月,太極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(下稱世遺),成為中國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,香港有不少人學習太極,但對太極的認識流於表面。

信報報導:  “太極入世界遺 – 武當傳人麥淑蓮: 好好把握今次機遇"

" 2020年12月,太極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(下稱世遺),成為中國42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,香港有不少人學習太極,但對太極的認識流於表面。 

以下,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、道號師虛的麥淑蓮(Michelle)會細說自己成為太極高手的曲折過程及釐清很多外界對太極的誤解,而北派吳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嚴義松則會解釋太極如何與時並進(詳見另文)。

麥淑蓮,曾經是註冊會計師,擔任過跨國集團的總經理、首席財務總監等,年過四十後,內心那團「武術」之火撲之不滅,毅然放下事業與家庭,全職修煉太極,不惜遠赴太極發源地武當山和陳家溝拜師學法。

「有師父說我來得太遲,難成大器,但凡事無絕對,我證明了人的限制往往是自己給自己。」學海無涯,達者為先,現在她在港開班授徒,以推廣太極為己任。

太極入世遺,麥淑蓮大表歡迎:「努力爭取了多年,終於如願以償,除了商業考慮之外,最重要是能夠增加在世界的認受性,我有學瑜伽,坦白說,太極在推廣是有所不及,希望國家和同行好好把握今次機遇,把這運動發揚光大。」。

40歲起步

她今年63歲,身手矯若游龍,拍攝時做出不少高難度動作,綽綽有餘,「太極不是純粹的肢體運動,涉及身心靈,也建基於中醫理論,同時又是文化傳統,終極目的追求一個字:和。自己同自己的和諧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、人同大自然之間的和諧,以前我學過少林拳、泰拳等不同武術,練太極的人相對隨和很多。」

麥淑蓮擁有多重身份,既是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,也是武當玄武派第十六代傳人,身兼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第二十世傳人,更獲得中國武術段位制考評員資格,以及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員資格。

「太極是中國武術之一,所有武術誕生之初,只是為了生存,人類在野外與野獸搏鬥,爭取食物,完全與宗教無關。」淺談歷史起源,她承認太極的理念與其他武術截然不同,「止戈為武,武者不是為了挑起事端,而太極發展下來,更是追求和諧,與武術的對抗形成極端。」

眾所周知,武當太極與道教哲學相輔相成,但她本尊亦非道教徒:「1989年前,的確不傳外人,只能在道觀內練功,但也不是每個教徒都會練習,比較過不同門派,當然是各有所長,但論到體系內容最豐富就莫過於武當,所以我也留下了3年,另外一年是在河南陳家溝練陳氏太極。」

「當然,我在武當的師父是道士,也是沿襲師徒,意思是師父叫你行,你不准坐,不得駁嘴、不得走在師父前面,而且食飯時一定要等師父先起筷,哈哈!」麥淑蓮練武20載,教拳10年,笑言不拘泥於形式,「我有30多個徒弟,除了拜師儀式之外,平日大家都是有說有笑。」

回首往事,她與太極的緣份也是來自誤打誤撞:「父母是印尼華僑,家中有七兄弟姊妹,我排尾二,那年頭在香港要養活一個大家庭,實在沒有多餘金錢給我學武,雖然我自小喜歡運動,也看遍所有李小龍電影,但只能把那粒種子一直埋在心中。」

「長大後,我成為會計師,營營役役地工作,有金錢但無時間,哈哈!」她到過英國、美國和加拿大留學,獲得英國工商管理碩士、清華大學法律學士、美國註冊會計師CPA和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等頭銜,全職練武前更是企業高層,「習武之初,完全沒想過教人,只是想學好一點點。」

人生下半場,麥淑蓮華麗轉身,不惜放下事業和家庭,到內地上山苦練,「開頭有師父說我在40歲後才起步,難成大器,惟我自己證明了限制上是有,但凡事無絕對,只要肯花時間,必定學有所成……當然,我要感激丈夫的體諒和包容。」訪問當日,她的老公一直坐在旁邊,埋首面前的電腦,全程不發一言。

天道酬勤,上山學藝過程中難免吃盡苦頭,她坦言在武當山上的日子,不是人人捱得了,冬天落雪時沒有暖氣凍到騰騰震,已經不算難事。「朝早5點起身,遲5分鐘就會被罵到狗血淋頭,7時吃早餐,之後練3小時,11點吃午飯,然後午睡,不過,我自知先天不足,所以午睡時間繼續練,直至5點半吃晚飯,9點就要上床睡覺。」她淡淡地說。

「作為香港長大的人,怎想像到9時就要睡覺?雖然有專人巡房檢查學員有沒有睡,但最初會自作聰明,我寧願躲在被窩看電腦,日子久了,慢慢想通,既然來了,一係唔學,一係學足全套,大概3個月左右,以前慣性肚屙、便秘等毛病,不藥而癒,回港前收拾行李才驚覺,帶來的平安藥竟未開封!而且,因為新陳代謝加速,頭髮生長速度比之前快了半個月,雙腳大了一個碼,更長高了一厘米!」

沒有掌門人

談到近年太極與MMA的武場風波,麥淑蓮毫不避諱地回應:「老實講,太極有不同訓練方式,養生和搏擊是截然不同的方法,明眼人見到那位上擂台的師父明顯不是練開搏擊,何況體形和年齡又同對手相距甚遠,一眼就知無得打……我在武當讀的是教練班,一樣見到有人學接近搏擊的散打,練習時要練摔撻、揹着幾公斤鐵走路、蒙住眼被一隊人攻擊,幾乎日日都見到有小孩斷手斷腳!」

「陳式太極相對較活潑,一樣有發勁的動作,武當開頭就比較慢,但着重內外兼收,要練氣功同內丹,你說太極呃人?不如看看幾多人練完之後身體變好,有幾多研究證明太極對人的好處,事實已經擺在眼前,我能說的是太極本身不是追求贏,就算好打得,上到擂台而心不夠狠,一樣會蝕底。」

受到新冠疫情困擾,武館過去一年停業半年,7月起嘗試轉做網上教學,依然入不敷支,學費不足以交租,她苦笑道:「收入跌了八成,大部分學員不喜歡網上教學,剩下小部分資深學員留下來練內功、養生功,很多行家早已關門,但見到學員練功後健康變好,就是最大的滿足感,也是支持我做下去的動力,現在依然每日回武館,接吓電話查詢,順道保持每日練習。」

學無止境,麥淑蓮表示自己每年至少返一次內地閉關深造,記者問她閉關是不是在山洞那種?「哈哈,閉關意味是脫離原有生活模式,專心一志做一件事。」她笑着解釋,乘機澄清一些世人對太極的誤解:「武俠小說經常形容武當派,現實世界是不存在,武當不是一個門派,只有武當XX派,武當山上有30幾個門派,上面有數百間道觀。」

「其次,嚴格上太極是沒有掌門人,只有大弟子或掌門大弟子,但金庸的影響力巨大,現在人們都習以為常,師父鍾雲龍在1989年前被稱為總教頭(山上大部分師父都師承他),他一直呼籲外界別再用掌門人稱之,次次都要花費一番唇舌,之後又徒勞無功,後來也放棄了。」

撰文:潘天惠"

Share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

 

 
 
previous next